主持人语巧合的“80%”,是否会更令人心痛?
主持人大致算了一下,“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”中,本土企业数量比重仅为20%不到(17/[17 73]),外资企业比重竟超过80%。这个数字的确令人惊讶——本土电子信息企业对于环保的参与热情竟如此之低!
惊讶之余,主持人又特意查阅了信息产业部今年4月份发布的《中国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》(简称“公报”),其中的几个数字更令人惊讶。原 文摘录如下:“全年三资企业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、工业增加值、利润中的比重分别为80%、79%、80%,均比上年有所提高。三资企业规模扩张主要仍然来自加工出口,其出口占全行业的比重超过4/5……”
主持人进一步查阅的资料表明,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,三资企业所占比重多年“稳居”于80%之上!
都是80%,这是不是可以称为巧合的“80%现象”?
余话已不用多说。如果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仍不认识到产业发展之大势,不顺应整个产业环保、生态化发展的潮流,可能再过几年,文中信产部官员所说的“推动结构升级的重要契机”已然消逝,“环保壁垒”却会赫然挡在我们面前。
那时,公报中的那几个“80%”,如果变成了“85%”甚至“90%”,那才是真正令人心痛的事情。
8月11日,欧盟用能产品标准的生态化设计eups指令将正式生效,对电子信息产品等用能产品的设计、制造、运输、使用、回收等提出生态化的标准要求。这一新指令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。但从我国企业应对情况看,本土企业对欧盟eups的关注程度,远低于外资企业。
今年3月1日,一部号称我国首部电子信息产业绿色法规《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》施行。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的“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”也已经出台3项行业标准,另有6项标准预计在今年底前推出,届时将基本实现有害物质在电子产品中的替代和减量。
但是,对多数国内本土电子企业来说,并未体会到污染控制的迫切,有的企业甚至把环保攻坚当作政府的“紧箍咒”。在“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”,本土企业仅有13家参与。而外资企业却表现了极大的参与热情,英特尔、惠普、索尼、诺基亚、西门子等74家外资企业参与其中。
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官员黄建忠认为,电子信息产业污染控制是推动结构升级的重要契机。对污染严重、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,是一种全球趋势。同时,发达国家在继反倾销、技术壁垒、收取高额专利费之后,又采取环保壁垒限制我国电子产品出口,而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常常要占到1/3以上。对此,我国应有积极的应对措施。
据了解,仅仅制造一台电脑就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,其中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达到上百种。我国是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,庞大的产业规模不仅消耗着大量资源,而且废弃电子信息产品携带的铅、汞、六价铬等有毒有害金属,正在带来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。
据介绍,已经出台3项行业标准对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、检测方法、污染控制标志都有了明确规定。8月出台的“环保使用期限通则”,规定如果电子产品中含有污染物,企业必须确保其在使用期限内不发生外泄和突变。另有5项标准涉及无铅焊接等内容。